永不褪色的“女排精神

2020-09-02
   
在竞技体育领域,输好像是一件特别不光彩的事。哪怕是拿了亚军,也会觉得遗憾,为什么不是冠军,是不是不够努力,或者在赛场上没有拼尽全力,但对于强者,输赢应该是一件挺正常的事。但大多数时候,体育、国家和时代是紧密相连的,输和赢又远没有看起来那样简单。

上世纪70年代末,吴刚饰演的袁指导出任国家女子排球队主教练,他迫切的想让姑娘们赢。平时训练恨不能把她们当成铁人,一点不留情面,用十八岁的郎平的话说,在国家队“每个人都能吃苦,连这个我都赢不了别人”。可这不是因为他为人苛刻,而是认识到了——那时候的中国太落后了,我们需要一场胜利一块金牌,在某个领域告诉世界,中国人开始向前了,要抢回失去的损失,哪怕是顶尖的赛场上也能赢!我记得《夺冠》里有个细节,是李现饰演的体育总局来的人,跟袁指导说明,塞林格已经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体育竞技中,能够有效分析出所有运动员的精准数据,并做出预测,但我们国家做不到。袁指导听完,沉默了一下,走到排球网架那里,大声说:“把网提升15厘米”,然后让姑娘们更拼命的练习,转过身反问:“这样计算机能计算出来吗?”那股破釜沉舟的劲儿,实在是令人动容。

落后,就要更努力,更不能轻易放弃!在跟日本女排的鏖战中,中国女排就是凭借着日常训练里的韧劲、拼劲打到了最后。失利,急躁,丢了一分。又失利,日本队打出了状态,中国队又逢伤员。不行,得一分一分咬回来,坚持下去。最后,她们迎来了80年代中国女排的辉煌,让世界震惊的五连冠。

当我们的国家发展了,对运动员的训练,也在从能吃苦,拼命练,转换到跟世界同步的科学化、人性化的训练。所以,看到后面郎平回国担任主教练,决心改革的时候,我忽然特别理解,她走出国门,去其它国家生活、工作的决定,这难道不是新时代的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吗?
当然,改变并没有那么顺畅和容易,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以及随之而来的质疑。2016年,里约奥运会中巴对决,万众瞩目,又是一场让人手心流汗的激战。最终,女排打败了不可战胜的对手,赢了!

在《夺冠》的末尾,曾经对别人家的计算机辅助训练“流口水”的中国女排,也用上了计算机来辅助比赛,而且我们的计算机性能很好,可以实时分析对手的技术特点,在第一时间就能够辅助教练员制定出针锋相对的破敌战术。如果中国人在未来的某一天,在各个领域里都能像今日的中国女排一样,全方位的用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方式取得胜利,那么我们就切实又跨上了一个新的“台阶”,因为这种胜利,是碾压式的不取巧的且竞赛者能感觉轻松的胜利。

中国女排的精神影响了几代人,但它到底是什么,很多人说不清楚,我觉得郎平曾说过一个相对准确的总结,她说:“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,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,也竭尽全力。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,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,依旧眼中坚定。人生不是一定会赢,而是要努力赢。”

是啊,任何时代任何人,都应该记住,我们需要的是这股劲儿,是跌倒了能站起来,站直了就努力向前奔跑。



作者 财务部 赵云波 
 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