坚持“常态化防控”不松劲
2020-06-13
6月6日零时起,北京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,全市社区防控策略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调整,由“封闭式管理”调整为“常态化防控”。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北京疫情防控可以一放了之、一放到底。恰恰相反,常态化防控下,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更大,要求更高,容不得半点闪失。
目前,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,我国很有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疫情防控的状态。为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特点,要继续坚持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总体防控策略,科学准确分析研判疫情形势走向,坚持严防死守、精准防治。那么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的形势下,如何进行防控呢?
1.科学佩戴口罩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,在密闭公共场所工作的营业员、保安员、保洁员、司乘人员、客运场站服务人员、警察等人员以及就医人员等要佩戴口罩。
2.减少人员聚集。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。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,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员。尽量不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。
3.加强通风消毒。室内经常开窗,保持空气流通。公共场所、场站码头、公共交通工具要落实日常清洁、消毒等卫生措施。
4.提高健康素养。养成“一米线”、勤洗手、戴口罩、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。咳嗽、打喷嚏时注意遮挡。
社区防控加强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,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,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。
近日,北京疫情再次反复,更加要持续有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,因时因势完善“外防输入,内防反弹”等各项防控措施。要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工作,把“应检尽检、愿检尽检”落到实处。要大力推行“健康码”的使用,及时发现潜在风险,抓好基层一线防控措施的落实。
加强重点领域防控。要抓好“大数据”排查和社区排查,慎终如始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(返)乐人员防控,全面摸排重点人员和物品。要做到应检尽检,对排查出的重点人员,按风险等级灵活采取集中医学隔离观察、居家隔离观察等措施。要抓好重点商品的溯源管理和流动轨迹管理,对海鲜等水产品、冷冻肉类、冰鲜禽类的流入、存储、交易等情况重点排查,加大进口海鲜市场的环境、食品和从业人员新冠病毒检测力度,及时消除风险隐患,同时要加强邮政快递行业的消杀工作。要突出学校、医院、文化旅游娱乐场所等重点领域,精准有效做好常态化防控。
疫情防控转入“常态化防控”后,绝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,而是提出了更高要求。疫情无情人有情,做好日常防护,保护自己更保护家人。
作者 财务部 赵云波